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
江西省教育厅
医药
公办

大学概况

江西中医药大学(原江西中医学院)创建于1959年,坐落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南昌市。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本科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国际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江西中医药大学。
规模条件: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644.79亩,是目前国内校园面积最大、最生态的中医药高等院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万余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7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10.28万册,电子图书55.78万种。现有临床医学院、药学院等15个二级教学院(部),江西省中医院等10所直属和非直属附属医院,拥有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学科专业:学校拥有中医学、中药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26个。开设本科专业21个,涉及医学、理学、工学、管理、人文、经济等多学科门类。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江西省重点学科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针灸推拿学、中药学、药学),省级特色专业7个(中医学、制药工程、计算机与科学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保险学、公共事业管理、音乐学(音乐治疗)),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1个(中药制药)。
师资队伍:学校有专任教师77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2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551人,博士生导师24人。教师队伍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6人、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8人、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5人、全国优秀教师7人、江西省优秀教师20人、江西省名中医28人、井冈学者和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10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4人。
人才培养: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倡导并践行“赢在终点”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引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开设了科研实践班、双惟实践班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其中2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拥有一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双语示范课程等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历年来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2012我校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87.49%,居江西省高校前列。
科学研究:学校始终坚持以推动中医药事业进步为使命,在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药学,尤其是中药药剂、针灸推拿等学科领域形成了独特优势学科。近5年,学校共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37项,省部级项目326项,年均科研经费6004.92万元;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6项、新药证书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有28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

社会服务: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产学研结合办学特色鲜明,服务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成效卓著。学校附属江西省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创建并发展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江中(制药)集团,企业资产总额近40亿元,累计为国家上缴利税60多亿元;学校研发的中药、保健品以及中药制药系列关键技术和设备等被100多家企业采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基本属性

创办时间: 1959

电话咨询: 0791-87119528

官网地址: http://www.jxutcm.edu.cn/

联系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梅岭大道

师资力量

截至2015年底,学校有专任教师814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5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687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医大师1人、有全国优秀教师8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1人、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40人次、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5人、江西省首届高等学校“井冈学者”特聘教授2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入选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共71人、江西省省级优秀教师20人、江西省名中医58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8人、

数据统计

男女比例
读研比例
出国比例

    男生比例61%

    女生比例39%

食宿条件

学校现有4个学生食堂,包括1个教工餐厅,1个清真餐厅,1个留学生餐厅。

奖助学金

奖、贷、助、勤、免及学费情况简介:学校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完善和建立了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困难补助等多种形式的资助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1、各类奖学金:1)国家奖学金:8000元/人(年)(以教育部最新规定为准)。2)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人(年)(以教育部最新规定为准)。3)优秀学生奖学金:根据学生德智体美综合测评成绩,其中一等奖2000元/人(年),二等奖1000元/人(年),三等奖500元/人(年),单项奖200元/人(年)。4)许寿仁中医奖学金:金额为400元/人。5)江西中医药大学管飞贫困学生奖学金:金额为2000元/人。6)九州医药奖学金:金额为1000元/人。2、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按国家有关政策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最高额度6000元/人·年,具体政策与申请程序可咨询学生户籍所在地的县级资助管理中心或查询学校学生资助管理网中资助动态及资助政策专栏(网址:http://xszzb.jxtcmi.com/)。(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均在学生户籍所在地办理)3、困难学生助学金:(1)国家助学金:一等4000元/人·年,二等3000元/人·年,三等2000元/人·年,资助面约为在校学生总数的20%。(2)“百千林”助学金:面向当年录取新生,资助额为1000元/人·年。(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包括定期困难生补助和学生遭遇各种意外事件给予的临时补助两种,补助金为500—1200元/人不等(一般每学期评选一次)。(4)新疆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补助额为1000—2000元/人·年不等。4、勤工助学:学校在校内设立一定数量的岗位提供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展勤工助学,并由学校按月发放200—390元的生活补助。5、学费减免:学校每学年开展困难学生的学费减免工作,学费减免额度分为全免、半免和1/4免三种,减免面约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0%。